古老的陕北大地千万年来被洪水冲刷出一道道山、一道道梁,勤劳善良的陕北人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山峁之中,从延安往南40公里,再沿甘泉洛河峡谷往北40公里,就是甘泉县下寺湾镇。
今年,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后,我包扶了该镇井家峁村的4户贫困户,从5月份开始,每天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了解情况。虽然我也是农村长大的穷小子,吃过苦,受过罪,对农村比较了解,但是当我第一次走进马兰英老人的家里,还是被深深的惊到了。老人今年74岁,眼睛耳朵残疾,老伴李玉昌77岁,腿部残疾,丧失劳动能力,都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两位老人抱养过两个孩子,女儿早已出嫁,儿子在十几年前病故,留下了两个孙子,二老含辛茹苦将孙子养大成人,如今老人生活依旧十分困难,靠低保维持生计,在自家院子种点瓜果蔬菜,养了十几只鸡。
老人住的是三孔石窑,院子里有自来水管,天旱的时候容易停水,放许多盆盆罐罐存水。每次我们去他家里,老人都非常热情,招呼我们回家坐,总是问吃了没有?喝了没有?我们问老人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和解决?他们总是说好着了,有吃有穿,现在的社会好、党的政策好、毛主席好、共产党好,指着墙上的习主席的照片,还唱起了歌颂党歌颂共产党的红歌,让我们备受感动和敬佩。听村干部讲,马兰英老人在上世纪70年代是村上的妇女主任,很受群众欢迎和拥戴。
前几天,我再次来到老人家里,刚进院子老人就热情的迎了上来,拉着我的手说:“快回家坐,这么热的天,看把你们晒的。”进屋后,一定要我们喝她自己熬的绿豆稀饭解暑,在我们喝稀饭的时候,老人又悄悄的煮了十几颗鸡蛋,硬要塞给我们,说:“亮红晌午把你们累的,吃上几颗鸡蛋”,看着这饱经沧桑的老人,步履蹒跚的忙前跑后,这一刻,我的心都在流泪……
含着泪水离开老人的家,看着老人站在大门口送我们远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是那么伟大、那么温暖、那么的感动。其实我们并没有给老人多少帮助,倒是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签字、送表、挂牌、送资料。相比起有些贫困户把扶贫干部当做“摇钱树”,开口就是讲困难,要东西,甚至是要挟,马兰英和李玉昌老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是勤劳的、伟大的、高尚的,也是更应该得到我们帮助的。帮扶这样的贫困户,我们将义不容辞,因为他们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是平凡的庄稼人,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精准扶贫工作在偏远的农村确实条件很艰苦也很辛苦,但正是因为条件艰苦、贫穷落后,组织才派我们来,贫困户才盼望我们来。只要每一位扶贫干部都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真扶贫,扶真贫,用真心去扶贫,我们就一定能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能与贫困人口携手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改变这贫穷落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