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昌(1500年——1582年),明朝人,出生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柳林镇一个普通的农家里,他从小就很聪明,挺爱读书,且学习成绩非常的优良。19岁时考取秀才,22岁时考取举人,25岁时考取状元。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皇帝三十一年(1905年)才终止,共经历了1300年。明朝在清朝之前,很显然,那时也是科举制,科举制分为乡试、会试、殿试,每3年一“考”。徐敏昌参加这三考,都取得了成功,而没有失利,在凤翔县、甚至在宝鸡市都是少有的,被乡亲们称为“奇迹”!
按照规定,考取状元的人就可以做官了,至于到哪里去做官、做什么官,则由皇帝发诏书通知你,而不用你去问,那时是没有“组织部”的,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官都是皇帝决定的,其他的人没有这个权力。在那年的7月,徐敏昌接到了通知,叫他到渭南市的蒲城县去任“文御”(也就是掌管档案资料的官)。这个“文御”干了两年,他就变成了“尹弼”(就是县令的秘书)。在他30岁的时候,由当时的世宗皇帝(就是朱厚璁)发诏书,派到河南洛阳市的孟津县任县令;后来在35岁时又任开封市巡府,40岁时就当上了河南省的知府(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像这样年轻的大官也是当时少见的,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徐敏昌跟皇上有什么“私交”,其实他什么关系也没有,凭的全是他个人的“政绩”。
世宗在位46年(1521年即位 ,1567年卸职,后由穆宗继任),世宗对徐敏昌很青睐,1545年,世宗将他调入了京城(北京),委以“户部上书”一职 (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长)。1550年,由于当时的“钦天监”告老还乡,这个职位空出来需要人接替 ,于是世宗即要徐敏昌担任。钦天监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长,是专门管官员纪律的。在徐敏昌当这个钦天监的第二年,大概是4月份吧,京城来了许多“讨饭”的,共有两百多人,世宗叫幕僚去问,一问才知道,这些人都来自于山西的忻州市。忻州怎么会有这么多讨饭的人呢?世宗不明白,因为他没有听到那个地方有闹旱灾、闹水灾、闹蝗灾的情况报告呀;没有灾害,照道理来说那就不愁粮食呀,怎么会出现饥荒呢,啊?他决定派钦天监徐敏昌去了解一下。徐敏昌接过任务后,就带了两个扈从出发了。
那个时候,不管多大的官,是没有什么小轿车可坐的,只能坐马车、牛车或者骑马,徐敏昌这次去忻州就是坐马车。忻州是一个地级市,管辖这个市的巡府名叫李鼎福,他在自己的官邸里热情地接待了徐敏昌。关于这接待,徐敏昌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说一不喝酒,二不要什么山珍海味,普通的饭菜就行,越普通越好。吃了饭,李鼎福问徐敏昌来这里有何贵干?徐敏昌说:“是为了调查讨饭的事。” 听说忻州有讨饭的人,李鼎福大吃一惊,说这“完全不可能,我们这里的人们个个都生活得很好的,哪里会去讨饭?”
见从官府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徐敏昌就决定下乡去找农民们,随后他就和那两个扈从坐车(马车)出发了。离忻州城大约十五、六里的南边,有一个村子,名叫罗家坡村,村子里有一百多户农家,徐敏昌走进了村口的一户,这户人家的男主人不在家,只有女主人在家,女主人见徐敏昌他们走进屋里,从身上的衣着就可以看出徐敏昌是一个大官的,于是就赶忙搬椅子、倒茶水。落坐后,徐敏昌跟女主人谈起了心,问她家里的生活怎样,缺不缺吃的?刚开始,女主人不讲,因为她怕,后来在徐敏昌的开导下她讲了,她说她家的生活不好,主要就是缺吃的,这不!她的男人不在家,就是到外面讨饭去了。徐敏昌说:“你们家不是有地吗?有地种怎么会讨饭呢,啊?”女主人说:“我们这里的地赋税太重种不起,我们家5口人,原来种有6亩多地,而现在只种两亩地了——因为地种得少,所以就缺粮食吃。”“那为什么不多种一点呢?”“一亩地要交五两银子,我们这里是山地,只能种洋芋、包谷,到哪里去弄那么多的银子呀?没法,就只能少种地了!”听说这里一亩地要交五两银子,徐敏昌吃惊了,按照明朝《地税法》的规定,农民一亩地只需交二两银子的,可这里为啥要多收三两银子呢,这是为何?从这户农家出来,徐敏昌又去走访了另外的五户人家,那五户几乎个个都是这样说的,可见这事不会有假,而是千真万确的。
回到忻州城后,已是夜晚了,徐敏昌想着白天走访的事,那问题困扰着他,让他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东方一发白,他就起来了,等鼓声一响(过去官府在上班之时都是先擂鼓的),他就去了巡府的官邸,他找到李鼎福直截了当地讲了“地税”的事情,李鼎福不承认自己多收了农民的税;见他否认,徐敏昌便叫自己的扈从去找来了昨天第一个走访的女主人。女主人在徐敏昌的鼓励下当着李定福的面讲了,在铁的事实面前,李鼎福不承认已不可能了,于是就说自己“有罪、有罪”。忻州市每年多收的这些地税,都被李鼎福“中饱私囊”了,他并没有把多收的税上交给省里,说到底省里也是不知道的。像这种多收地税而“私吞”的事,按照明朝的法律,一旦查证属实,那是要杀头的,跟“谋反、叛乱”是一样的罪。
李鼎福50多岁,当了20多年的官,他晓得这次是遇到“大祸”了,不仅自己的官当不成了,而且连性命很可能也保不住,但他不愿看到这样的结局,还是希望努力争取一下,说不定会有“侥幸”呢!他跟他的老婆商量了一下,认为要使自己“由凶变吉”,那只有一个法子,就是贿赂徐敏昌,用金钱堵住徐敏昌的嘴,不让他对世宗皇帝讲——如果一讲,那京城就会马上派人来抓他,可就完蛋了!说干就干,不能拖延,越快越好。于是,这天夜里,李鼎福就和他的老婆带了一箱金条来到了徐敏昌所住的公馆——要说明一下的的,那两个扈从没有跟徐敏昌住在一个房间里,他们是单独住着的。李鼎福来到徐敏昌的房间里,先是把一箱黄金放在桌上,然后就趴在地上磕起头来,要徐敏昌留情,请他千万不能把这事告诉给世宗皇帝。这一箱黄金,足有四、五十斤,黄金比银子值钱,一千两文银只相当一两黄金,那个时候一斤黄金就可以养活一个人的,如果你从1岁活到70岁,假若有了一斤黄金,那就可以不干活了,而且还生活得很好。金钱,谁都喜欢,不管是当官,还是做平民,在世上,都是为了一个“钱”字。就拿这个徐敏昌来说吧,他虽然在京城当一个部长之类的大官,但一个月也能挣几两文银的;况且他的父亲、母亲还在农村,也很需要钱——有钱才能“富贵”,物质就是全靠金钱去购买的,这道理谁都懂。
自古以来,官就有两种,一种是贪官,一种是清官,贪官人们痛恨,清官人们热爱,徐敏昌就是明朝人们喜爱的清官之一。李鼎福干违法的事,妄想用黄金来收买徐敏昌,可徐敏昌没有答应,他对李鼎福说:“你既然怕国法,可当初为什么不遵守而要违背呢,啊?我身为钦天监,就是专门管官员的违法乱纪的,这是朝廷给我的权力,如果我徇私枉法,对你网开一面,请问能对得起皇上陛下吗?能对得起天下的老百姓吗?不让你得到惩处,那以后的‘李鼎福’就会更多,天下要饭的人就会成千成万的涌现出来……你赶快收起你的财宝吧,你这东西对别的官说不定有作用,但对我则不行,因为我只认法而不认‘财’——这一点,请你要搞明白!”徐敏昌叫李鼎福赶快地走出了自己的公馆,说如果不快点离开,那将罪加一倍。
回到京城后,徐敏昌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向世宗作了详细的汇报,世宗听了非常的愤怒,当即便下令刑部去山西的忻州市抓人。李鼎福被抓来后,仅在囹圄里关了三天就被处决了,他的死教育了很多官员,让他们知道了“贪”的祸害,从此就不敢贪了;所以从世宗皇帝一直到思宗(即崇祯皇帝),这段时间的贪官都非常的少,大多数的官都比较“清正”。明朝以后是清朝,清朝嘉庆年间出了一个大贪官,名叫和珅,但他不属于明朝,而是清朝,跟明朝没有丝毫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