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伯乐雷简夫“五荐三苏”
打印

庖丁识牛而未及识人,伯乐相马而尚未相士,九百多年前的雷简夫发现“三苏”这样的旷世奇才后竭力举荐,没有嫉贤妒能,而是甘做人梯,为后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在今天的四川雅安,陕西合阳、耀州等地都有史志与丰碑纪念这位鲜有人知的伯乐。“三苏”的美文与思想光耀后世,雷简夫的故事也与世长存!

雷简夫(1001—1065),字太简,同州郃阳(今陕西合阳)人。曾祖父雷德骧,北宋赵匡胤开国功臣。祖父雷有邻、雷有终,父亲雷孝先等都是北宋名臣,一个家族四代、五位杰出人物《宋史》有载。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杜衍推荐其为秘书省校书郎、代理秦州(今甘肃天水)观察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五)。后历任坊州(今陕西黄陵)、简州(今四川简阳)、雅州(今四川雅安)、虢州(今河南灵宝)、同州(今陕西大荔)知州,最终升尚书省职方员外郎。

在中国历史上“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文采飞扬、成就斐然,父子三人皆是当之无愧的大文豪,在唐宋八大家占有三席,但他们出道之前的仕途并不平坦,如果没有伯乐的举荐,可能就没有日后的飞黄腾达与名垂千秋。 公元1009年,苏洵出生于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他生性执拗,内向而古怪,他智力超群却游手好闲,自己后来说“予昔少年,游荡不学”。大约在儿子苏轼出生后,27岁的苏洵才发奋读书,十年以后,他进京赶考,却落榜而回,次年再考,还是落榜。公元1054年,时“年几五十,以懒纯废于世,誓将绝进取之意”的苏洵,携“不忍使之湮沦弃置之人”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拜见雅州知州雷简夫,雷简夫被苏洵这样的旷世奇才所惊呆,遂极力向自己的顶头上司益州(今四川省大部分)知府张方平与文坛泰斗翰林院学士兼史馆修纂欧阳修举荐。

雷简夫在给欧阳修的举荐信上说:“伏见眉州人苏洵,年逾四十,寡言笑,淳谨好礼,不妄交游,尝著《六经》《洪范》等论十篇,为后世计。张益州一见其文,叹曰:司马迁死矣,非子吾谁与?简夫亦谓之曰:生,王佐才也。呜呼!起洵于贫贱之中,简夫不能也,然责之亦不在简夫也。若洵不以告知人,则简夫为有罪矣。”意思是起用苏洵,雷简夫做不到,也不是他的职责,但是知道了苏洵这个人才,却不告诉当政者,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啊!其爱才之切,荐才之诚之心,着实令人钦佩啊!

经雷简夫这个伯乐的极力举荐的苏轼、苏辙,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三月进京赶考,一举扬名,父子三人从此开启了成为北宋文坛上的三颗巨星之路!而雷简夫从嘉佑元年(1056)到嘉佑六年(1061)前后五次极力举荐三苏,为他们步入政坛,彰显政治、文学才华做出了巨大帮助。雷简夫和“三苏”非亲非故,为何极力举荐当时还没什么影响力的“三苏”呢?从当时北宋处于改革变动的历史背景来考察,就会明白他是从看中苏洵的治国之才开始,而非从佩服其文采之美开始。

常言道,“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追溯“三苏”入仕腾云之路,确也如此。翻阅《宋史》,查看典籍,雷简夫与其同时代的欧阳修、司马光、梅尧臣、韩琦、王安石、苏洵等宋代名士情谊深厚,文治武功,清正廉洁,从他结交的好友诗文中可见一斑。他本人也精通经史,聪颖过人,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从起遗作《新修白水路记》碑(又作《江声帖》)和《司马沂墓碑》碑文中可以看出,他在文学、书法方面都堪称一流。总之他一生最大功绩有两点,一是治理“三白渠”(泾惠渠),建树水利,发展农业,造福百姓;二是举荐“三苏”,慧眼识才,使之名垂史册!

雷简夫“五荐三苏”的历史事件,充分体现了这位旷世伯乐的卓越才能和崇高情怀,彰显出的人格魅力流芳千古,这种胸怀天下、爱惜人才的高尚品格让人深深折服。我们今天纪念这位杰出的伯乐,不仅可以增补中国历史、文学史知识。更重要的要像雷简夫那样,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勇于举荐和大胆起用人才,以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多、更有意义的贡献。


上一条:临安一片雪
下一条:一生为官刚正清廉——雍泰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