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中人才辈出,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者大有人在,然而祖籍陕西的一位北宋官员功绩卓著、刚正不阿,却不为今人广知。他为官三十余载,历任知县、知府、转运使等职,他嫉恶如仇,清廉自持,他就是被世人誉为“陈青天”的陈希亮。著名文学家苏轼,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敬佩陈希亮的为人,在其去世后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评论他:“平生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见义勇发,不计祸福,必极其志而后已。”
陈希亮,字公弼,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他忠肝义胆,铁心为民,从政期间严惩贪官污吏、打击地痞无赖,搜捕盗贼,开仓赈民,破除迷信等,所至奸民猾吏皆匿迹或改过,凡不改者必诛,王公贵人皆忌惮,为平民百姓称颂。
陈希亮不避生死,勇于担当,即使是面对皇权,也从容泰然,绝不折节屈从。在其调任京官期间,外戚沈元吉依仗皇亲贵胄的身份,横行汴京,骄纵不法。陈希亮一到任便缉拿沈元吉归案,沈元吉闻陈希亮威名、睹其威严,堂审间受惊气绝身亡。沈家控告陈希亮,皇上诏命御史追究所有办案官员之罪。陈希亮独揽罪责,因此被治罪免官。陈希亮重新被朝廷起用后依旧一腔正气,秉公办案。京西盗贼蜂起,黎民涂炭,宰相荐举陈希亮为房州知州,陈希亮星夜驰奔,挥师平叛。官员崔德赟受命追剿盗首,无功而返,怕受罚,便将当地平民一家三人杀害,谎称他们是匪徒。陈希亮看出蹊跷,立即将崔德赟下狱。后匪首落网,企图冒功领赏的崔德赟自行认罪,皇帝下诏将崔德赟流放通州。陈希亮升迁京东转运使时,潍州参军王康赴任,途中被恶霸殴打几乎致死,陈希亮发文火速追捕,将恶霸流放海岛;又弹劾官吏故意放纵,免职数人。
陈希亮调任雩都知县,当地巫师结伙作祟,搜刮百姓钱财,并散布谣言,如果不祭鬼神,就有红衣的老头儿来人间放火。百姓苦不堪言。陈希亮查明了真相,组织力量捣毁了淫祠数百座,勒令多名巫师回乡务农。当陈希亮奉命调离之际,当地父老扶老携幼,送他出县境,洒泪挥别。
陈希亮内心仁爱宽恕,严格而不残忍,《宋史》称其“为政严而不残,不愧为清官良史”。他担任房州知县时,有人告发华阴人张元逃往夏州,做了元吴的谋臣。诏命将其家族百余人迁到房州,监管出入,饥寒将死。陈希亮说:“张元的事未知真假,若囚其家人,反而坚定了他从贼的决心,亲属并无罪”。于是密封上报,诏令释放。张元亲属感恩戴德,供其画像于祠祭。
陈希亮在凤翔任知府时,凤翔闹饥荒,流民遍地,官仓陈粮却堆积如山,官员担心擅自动用官粮获罪,不敢开仓赈灾。陈希亮果断下令开仓将数十万石粮食全部借贷给百姓,独担责任。当年,秋收颇丰,老百姓渡过饥荒,用新粮还陈谷;官仓储粮实现了以新易旧,避免了霉变风险,官民两益。
清廉为官为立身之本,忠于职守乃立身之基,陈希亮责不避,志不可夺,为后世之楷模,可谓“施仁播惠泽麻桑,肃腐惩贪志昂扬。持节清廉甘淡泊,忠肝赤胆振家邦”,为官之道在此矣。
今天的中国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逐渐向“世界强国”的目标迈进,然而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面临更多的诱惑,反腐倡廉工作迫在眉睫,党员干部应向陈希亮一样做到廉洁自律,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发扬这种廉政精神,与时代同行,保持这种精神,不负众望,无愧于心。
参考资料:
1.《宋史》卷二百九十八•列传第五十七•陈希亮传
2.苏轼《陈公弼传》
3.《东都事略》
4.《名臣碑传琬琰集》之《陈少卿希亮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