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老班长”心中的好母亲
打印

 

 

朋友网名“老班长”,真名“杜合兵”,老西安,农村娃,当过十三年兵,今年55岁,从事旅游工作,也是西安自媒体人,一名“网红”。一说到99岁的老母亲王好贤,他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母亲太好了,绝对是一个好人!”

“老班长”的母亲,1923年生于西安市高陵农村,经人介绍,和父亲结婚后,生育了十个子女,除了两个不幸夭折,她抚养八个子女长大成人,在缺吃少穿的农村,实属不易。父亲离世早,去世的时候,母亲才五十岁,家中最小的“老班长”才六岁,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母亲是个不一样的人。

她,做人善良,勤奋朴实。母亲耕种的自留地,在全村长得最好,她辛勤浇水施肥,锄地除草,从不喊累。寒冬腊月,她推着独轮车拉粪上肥,这只有农村男人干的活,她不退缩。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她爱土地、爱庄稼如自己的生命,起早贪黑,宁肯不吃饭不喝水,也要把庄稼侍弄好。看到沉甸甸的谷穗和金灿灿的麦子,她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劳动的喜悦,丰收的幸福,让她忘记了生活的不易。

她,热爱读书,注重教育。母亲虽大字不识一个,但她让自己的孩子从小都要好好读书,并把大姐、大哥供养着上了大学,这在农村已经很不容易了。母亲虽然不会写文章,但她记忆力很强,会讲故事、说文章,经常在田间炕头给孩子们讲说。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母亲还带领子女做家务、种庄稼,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读懂人生这本“大书”。

她,诚信第一,救济弱者。母亲很仗义,有着男人的勇气和胆量。别人车上掉下的东西、走丢的一头大黑猪,她都教育子女“完璧归赵”,从不沾这些小便宜。赶路口渴的农人上门借水,她笑脸相迎,有时还会泡上茶水,分文不收;就是有个苹果,她也舍不得吃,分成小块,送给村里的老人,略表孝心。过去给国家交公粮,母亲总是村里第一个把最好的粮食上缴,她经常教育孩子们“吃亏是福”。

母亲,从不闲言碎语说东道西,看重邻里和睦。她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种庄稼、擀面条、包饺子、打搅团、压饸烙上,农闲之余,她还做饭洗衣,织毛衣做鞋垫,九十多岁还认真地缝香包、剪窗花,送给晚辈。母亲一辈子含辛茹苦,六十岁时,把她最心疼的小儿子杜合兵送到了军营,教育他“好男儿志在四方”,多年后,便有了“老班长”这一雅号。

母亲,最懂生活,以身作则,受人尊重,粗茶谈饭,知足常乐。她留给儿女许多精神财富,树立了良好的家风,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处事。

“老班长”退伍后,在西安成家立业,还把老母亲接到西安家中一起生活,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每逢节假日,都带着老母亲开心游玩。有一次,老母亲在公园锻炼时不慎摔倒,老班长得知后赶紧送母亲去医院检查治疗。老人上下楼不方便,老班长背上母亲上了六楼。人上了年纪,身体时有不适,老班长和家人悉心照料,使老人晚年感受到了天伦之乐。

家中不光老班长是个“大孝子”,其他兄妹个个孝敬老人。去年,68岁的大儿子,在母亲节前夕给98岁的老母亲跳舞,逗母亲开心。作为自媒体人的老班长,把这温馨的画面录了下来发到网上,引起央视新闻频道的关注,央视编导于母亲节当天直播了八个子女在家中为母亲庆祝节日的感人场面。

多年来,母亲以她朴素的理念和潜移默化的行动影响着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老班长兄弟姐妹们奋发有为,各有贡献,家中第三代、第四代也都恪守家教,秉承家风,谨记家训,诚实做人,踏实工作,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今,这个有爱的大家庭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已经大大小小有五十多口人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母亲深知其要义,一辈子躬身践行,家庭其乐融融,爱心满满,老班长和兄妹们都希望母亲晚年幸福,健康长寿。(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上一条:高德荣的家风故事
下一条:我最敬爱的父亲母亲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