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入乡土的深情

——记第二十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孙明杰

打印

在西头村的樱桃大棚里,孙明杰(右)和村民查看樱桃长势。贾佳 摄

山的那一边,还是山。山与山之间,一个个村庄星罗棋布。

这些村与村之间的小路,孙明杰不知走了多少遍。于他而言,路,连通着村庄,也连接着人心。

曾经的贫困户李红卫从不愿种自家田到承包别人十几亩地摘了帽、脱了贫,村民李新平靠外出务工、栽植新品种苹果翻了身、致了富……陕西省纪委监委第十一审查调查室四级调研员孙明杰看到旬邑县西头村发生的点滴变化,感受到村民们获得的稳稳幸福。从打响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不仅记录着村民们的脱贫经历、政策的温暖和帮扶干部的奉献,更有西头村人不服输的奋斗历程。

融入

探寻帮扶的深情密码

“王会玲家,四口人,2015年家庭人均纯收入2840元,土坯房。”

“李建军家,母亲常年患病卧床不起,需要人照顾,以种植果树为主。”

…………

初见孙明杰,谈及自己曾经“家访”过的村民,他如数家珍。让他视为珍宝的,还有一个封皮皱巴巴的小本子,里面的字密密麻麻,记录着西头村当年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

2018年8月,陕西省纪委监委驻村帮扶干部轮换,孙明杰主动请缨到西头村帮扶,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我是幸运的帮扶干部。”孙明杰回忆道。

初到西头村,不少村民议论:“这个省城来的‘外行’干部,能把咱们村上的工作干好吗?”孙明杰暗下决心,从机关到农村,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在农村长大,但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开展扶贫工作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咬牙挺住,尽快适应。”孙明杰鼓励着自己。

融入,是孙明杰刚到西头村帮扶的第一课。

为了摸透村情民情,他挨家挨户地跑,了解村民生活情况;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全村产业发展情况。办事缺经验,他就多次赴省市相关单位请教专家学者,走访名镇名村,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

久而久之,村民和他熟络了起来,聊天时也敞开了心扉,甚至主动和他说起了心里话。孙明杰逐渐吃透了“上情”,体察了“下情”,掌握了“实情”。

“村里的基础好,怎么样才能更好?”他和西头村党总支原书记李邦靖讨论着。

“一件一件办,用真心,用真情。”李邦靖的这句话,孙明杰铭记在心。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去李亚平家走访的情景。他患有疾病,把买药的钱省下来养活一家四口,但在他脸上看不见抱怨和悲切,反而,眼神里充满了希望。”这一幕让孙明杰红了眼眶。

他也清楚,在西头村里有太多像李亚平这样不甘贫穷的村民,他们想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改善生活。孙明杰在李亚平身上找到了自己帮扶的初心——帮助大家早日脱贫。

群众需要的,就是前进的方向——这一帮扶的深情密码,写在了孙明杰的选择里。

投入

探索脱贫的产业路径

旬邑的沃野上,绿意盎然。

绿色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象征,也是很多像西头村这样的小村庄发展的希望。

一个优质苹果产地,为什么不能吃上“生态饭”?为什么没能把苹果产业继续做优做强?

西头村有4242亩耕地,其中3810亩都是果园。“西头村适合种苹果,苹果种植是传统产业。以前行情好的时候,很多人靠卖苹果填饱了肚子,得了实惠。”孙明杰说。

驻村的3年时间里,孙明杰和驻村帮扶队员一起协调争取资金390万元建成容量为1200吨的苹果冷藏库,协调引资140万元建设设施农业项目;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产业发展资金150万元;协调果业专项资金60万元,引进“秦脆”“瑞阳”等新品种,推动果业转型升级……

依托省级帮扶单位资源优势,驻村工作队加强统筹协调,积极争取各方项目支持,不断完善村基础设施,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村民们内心充满希望是脱贫的内生动力。毕竟,帮与扶,是双方同心同向同力的事情。”孙明杰眼神中透着坚定。

边干边学边悟,孙明杰打开了工作思路,实现了从“门外汉”到“帮扶能手”的角色转变。

他聚焦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组织干部和党员带头,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

驻村后,孙明杰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入西头村党总支,认真落实“第一书记”抓党建职责,把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要切入点,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完善管理制度,丰富党建活动,积极探索“党建+脱贫”新路子,形成以支部带党员、以党员带群众的良好机制。

几年间,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大力推广“党员+能人”组团模式,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完善村务监督机制,在陕西省纪委监委的帮扶下,西头村党总支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有啥找支部”“听支部的准没错”,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渐渐地,西头村发生了变化:村民富了,生活好了。

2020年,西头村人均纯收入13270元,同比增长4.6%;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2670元,同比增长15.4%。

2020年8月,西头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如今,在西头村苹果冷藏库工作的村民李雪艳边忙活边乐呵呵地说:“一年我们在这儿上7个月的班,其他时间我们可以在家里照顾老人、管小孩,家里还有几亩苹果园、玉米地。”

村民不但有自家的果园,还能在家门口做生意、挣工资。党建引领下的西头村,一举成为全国文明示范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安居乐业到阔步发展,这是一个村庄的变迁,也是百姓幸福生活的见证。

深入

投身基层的再次坚守

一次驻村,一生乡情。

2021年8月,3年驻村工作期满后,本可以回省城上班的孙明杰,欣然接受组织安排,选择继续扎根旬邑县。而这一次,孙明杰转任成为旬邑县挂职副县长。

“角色变了,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省级单位驻旬帮扶团“领头雁”,他深谙“握指成拳”才能凝聚合力的道理。

一朵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人独行只能走得快,众人合作才能行得稳走得远。”如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孙明杰有自己的办法。

他带领帮扶团先后制定完善驻旬帮扶团学习制度、工作管理办法,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牵头制定了乡村振兴简报,每月组织帮扶团学习交流,传达中央和省上最新精神,听取情况汇报,统筹部署重点工作,传导压力,促进落实;对接引导各成员单位投入帮扶资金710余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0余个,办成了一批解民忧、惠民生、促民富的实事好事。

“村民来找我们办事,是因为他们把我们当自家人,我们也要成为他们的‘主心骨’。”孙明杰常常对帮扶队员说,要扶到点上,帮到根上。

带着责任来,结下真感情。不知不觉中,孙明杰把旬邑县当成了第二故乡,他的每一次奔波、促成的每一个项目,都像一团火,温暖着旬邑的父老乡亲。

几年来,孙明杰和当地干部群众生活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建立并保持了紧密的血肉联系。

阳光下的西头村,绿意盎然。贾佳 摄

产业兴,民心旺。在陕西省纪委监委和市县两级政府的支持下,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社区工厂等一批产业项目先后落地西头村……西头村的路子越走越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明年我就要离开了,一个个群众的笑容让人振奋,基层干部的奉献也令人动容,这些我会牢记一辈子的!”

阵阵清风中,一幢幢白墙红瓦带花园的复式二层小楼排列整齐,一排排太阳能路灯列队在平坦的村道旁,一簇簇开得正艳的月季花站在干净整洁的屋舍前向路人招手……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各类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晚霞,映红了旬邑县的沟沟岔岔,也映红了村民们幸福的生活。孙明杰和陕西省纪委监委的帮扶干部,比以往走得更加坚定。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