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一生为公 只留清白传家
打印

杨弃将军家庭合影。

人物档案:

杨弃,1918年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蒲溪镇,1938年1月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四平保卫战、临江保卫战、渡江战役、衡宝战役等多场著名战役。抗美援朝期间,又先后参加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军区、辽宁省委要职,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地方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5年4月,因病逝世,年仅57岁。

提起汉阴县,不少人会联想到这里是近代著名学者“三沈”的故乡。其实,汉阴还是一片红色热土,相继走出了何振亚、沈启贤、杨弃3位开国将军。

汉阴县的蒲溪镇,是开国少将杨弃的家乡。月河畔、竹林旁,矗立着的一座老式土坯房,就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如今,这里被改造为一座集中展示杨弃革命功绩与齐家之道的展馆。

近日,记者走进这座老屋,了解杨弃为了革命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品读他以身作则、清白坦荡的红色家风。

“我没有任何理由谈工作之苦”

很早起床上班,很晚才回到家里,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这是杨弃给女儿杨唯唯留下的最深印象,“父亲从没有带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等游乐场所玩耍过。”

在熟悉的人眼中,一个“忙”字贯穿了杨弃的一生。

1938年秋从“抗大”毕业后,20岁的杨弃在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任文化教员。当时团里发冬装,杨弃将冬装领回后,发现有3名战士冬装太小,又来到供给处领了布和棉絮,找当地妇女帮战士们把冬装改大。1939年夏天,杨弃已经当了连指导员,他依然先后几次往返供给处为战士们调换衣服和鞋帽。

1950年10月,杨弃入朝作战时,所乘坐的吉普车遭到敌人机枪和燃烧弹的袭击,一颗子弹击中了杨弃的脖子,他被送回国接受治疗。仅1个月后,杨弃在伤口未痊愈的情况下又返回了朝鲜战场。

1965年的冬天,身患肝病的杨弃到农村参加“四清运动”,由于工作过于劳累,他病倒了。大家劝他回沈阳的医院接受治疗,但他怕影响工作,坚持在当地治病,直到整个“四清运动”结束。

那几年,杨弃总是感到肝部疼痛,妻子黄涤十分心疼,催促他去医院检查,但他总说,“等把这些工作做完了就去。”

杨弃也曾对好友坦言:“我能活到今天,比起早于我,为了革命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而长眠于地下的无数战友,我们健在的这些人即使再苦都是幸福的。我没有任何理由谈工作之苦。”

1974年10月,杨弃彻底病倒了。经检查,他患上了肝癌,且到了中晚期,肿瘤已经有婴儿的头那么大。可就在组织安排杨弃去北京、上海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前一天,他仍让儿子杨新平送他去参加会议。

望着父亲夹着公文包匆匆走进会场的背影,杨新平的眼泪不禁流了出来,他说:“此刻,我才真正看到了一个凭着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终生默默地无私奉献自己青春和生命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1975年2月,辽宁海城发生了地震灾害,此时在医院备受癌症折磨的杨弃向前来看望他的同志询问着灾区人民的安置情况,关心食物、帐篷等救灾物资是否已经落实。两个月后,杨弃逝世,年仅57岁。

只有家人知道,杨弃喜欢下棋,还喜欢钓鱼和打猎,但他太忙了,只能偶尔消遣一下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杨弃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热爱的事业,却给家人留下了太多遗憾。“父亲的一生太短暂了,没有给儿女留一点孝敬他的机会。”杨唯唯说。

“我不能用手中的权力为子女搞特殊化”

杨弃逝世已经近半个世纪了,他的孩子们也青丝换了白发,走过大半生,父亲伟大的人格力量依然影响着他们。

对于子女,杨弃要求十分严格。一次,杨弃的两个孩子转到一所新学校,秘书怕他们放学找不到回家的路,就派车到学校去接。杨弃知道此事后,严厉批评了孩子们,并告诫秘书和司机:“以后我的孩子用车一律不派。”

在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那个年代,孩子们都被杨弃安排到最艰苦的农村去劳动锻炼。很多人都劝他直接把孩子送到部队,也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何必要送去农村进行艰苦的劳动锻炼呢?杨弃却说:“我不能用手中的权力为子女搞特殊化,农村劳动有利于他们体验生活的艰辛、培养他们朴实的品质。”

农村锻炼结束后,杨唯唯参了军,被分配到一所部队医院的传染科。杨弃的妻子黄涤怕女儿接触传染病,想让杨弃给医院领导打个招呼,把女儿调出传染科。杨弃语重心长地对爱人和女儿说:“不要因为是我的女儿就搞特殊,别人能在传染科,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在传染科呢?”

1971年,杨弃到鞍钢下属的一个矿区调研,儿子杨新平正好在附近驻训,便请假去探望父亲。来到矿区,杨新平发现父亲就住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晚饭也是从大食堂端来的。饭后,父亲带着他径直走进职工大澡堂洗澡,和职工们边洗边聊,谈笑风生。秘书告诉杨新平,鞍钢的领导为杨弃安排了宾馆,但他却执意不肯去住。

黄涤1946年参军,1955年转业时就是副连职,行政19级,到1983年离休时仍是19级。黄涤平时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每次调级时都得到群众推荐,但她都主动把调级名额让给其他同事。杨弃知道后,十分赞赏妻子的选择。

“父亲骨子里是个理想主义者,一生爱憎分明,坚守原则。”回顾父亲的一生,古稀之年的杨新平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其实年少时,他和弟弟妹妹们并未完全理解父亲那一句句严厉的话语,一个个“不近人情”的选择。“父亲要求我们一定要清白做人,对我们很严格,不允许我们有任何特殊要求。我们总觉得比人家矮一头,心里不免埋怨。但是这些年看到不少领导干部因为管不好自己和家人而锒铛入狱,一世名节毁于一旦时,我们才知道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多么宝贵。”杨新平说。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杨弃离开的日子里,他的儿女们工作尽职尽责,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他们的家庭也连续多年被评为社区五好之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杨弃将军故居。武利芳 摄

“要一身正气,拒腐不贪”

“特别注意在困难中以集体利益为重,在集体观念中锻炼自己。”

“劳动是不会累坏身体的,劳动是人自然的本能,劳动是最愉快的事,把劳动当作负担的人,就必然产生坏的结果。”

“特别在你们处理事务中,不要取巧侥幸和有个人打算,应听从组织实事求是。”

……

自1938年离家走上革命道路后,杨弃少有机会返回汉阴,但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以及清白正直踏实做人的道理写进一封封家书,鞭策和激励着千里之外的亲人。

汉阴县退休干部杨新我是杨弃的侄子。现年92岁的他依然记得,自己人生的每个关键节点,叔叔的教诲都在耳畔。

1966年,杨弃特意写信提醒当时从事政法工作的杨新我:“要头脑清醒,绝对不能参加武斗,不能搞手足相残的事情。”听了叔叔的叮咛,杨新我冷静沉着,坚定立场,没有卷入那场纷争。

1971年,杨新我被抽调到铁路建设民兵团工作,出差到辽宁采购物资时,住在了叔叔杨弃家里。杨弃向他讲起了“四知太守”杨震的故事,并语重心长地告诫他:“搞采购工作接触的人多、物多、资金流动量大,要一身正气,拒腐不贪,踏踏实实为民兵团办好事,做好本职工作。”在采购过程中,杨新我抵住了金钱诱惑,精打细算,经他手的大量资金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

退休后,杨新我依然坚持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帮助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排忧解难。退休2年后,他还获得了司法部颁发的荣誉勋章和证书。

“回想我的一生,60余年的工作生涯历经沧桑、坎坷曲折,但我始终问心无愧,还获得了一些荣誉,这与叔叔早年对我的教诲是分不开的。”杨新我说。

1990年,在家乡人民的热切盼望下,杨弃魂归故里,他的骨灰被安葬在位于城关镇龙岭村的汉阴县烈士陵园。

杨弃的侄孙杨家顺主动承担起了扫墓和日常照看老屋的任务。每当有人参观时,杨家顺会热情地介绍二爷爷对身边亲人严格要求的故事。

今年10月,汉阴县打造的《杨弃将军》纪实音乐剧在当地惠民演出中成功首演,杨弃的高尚品格和红色家风故事将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更多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