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编者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中央、中央纪委和省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陕西实际,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本网特开设“秦风论坛”专栏。

公者千古 私者一时 寒山石

中华传统文化素以“天下为公”为政治理想,公私分明、秉公办事者历来为世人称道。特别是对从政为官者来讲,权力姓“公”不姓“私”,公器不能私用,公权不可私行,这是最起码的常识、最基本的要求。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与私的关系本来就是泾渭分明的,但二者的较量也是始终存在的。如果将人心比作一个容器,公心充盈,则私心无处藏身;私心膨胀,则公心就会萎缩。“私心胜者,可以灭公。”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党性纯不纯、作风正不正的试金石。“心底无私天地宽。”党员干部必须对公与私有严格而清晰的界定,立公心、去私心,做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公其心,万善出。”唯有无私心的人,才能一心为公众做事。古人云:“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个中道理,《吕氏春秋》讲得很是明白:“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带着私心去看问题,就会使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带着私心去听,就会使耳朵什么也听不见;带着私心去考虑问题,就会使心狂没有准则。因此,党员干部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讲一个“公”字。

离私心越远,离民心越近。唯有公正无私,方可“一言而万民齐”。管子曰:“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存私心则离心离德,纵私欲则背离民心。唐代陆贽也认为:“以公共为心者,人心乐而从之;以私奉为心者,人心咈而叛之。”胸怀天下的人,人民必定心生欢喜并追随他;顾念一己私利的人,人民必定心有抵触并背叛他。只有用公心才能赢得民心、凝聚民心。所以,“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公仆就得立公心,就得事事出于公心,克制自己的私心。“导弹司令”杨业功,入伍40多年来,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他曾仿刘禹锡《陋室铭》作《公仆铭》:“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惟吾德馨……”党员干部必须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在心中划清公与私的分界线,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断不可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枉法徇私。

立公心,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古人说:“权,利民残民两可间,位谁掌,此乃大于天。”党员干部要立公心、去私心、守初心,就要克服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防止权力私有化;克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防止权力商品化;克服庸俗关系学,防止权力庸俗化。权力的要义就在一个“公”字。公权不是私权,职权不是特权,决不能把权力作为个人谋私的工具。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说:“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敢干事;无私才敢担当,担当才能干成事。党员、干部应恪守公心、用好公器、善谋公利、服务公众,真正做到克己奉公、严格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