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受理信访举报45件,初核案件41件,立案33件,结案23件,办案数量超过了之前三年总和;实行实名举报奖励制度,建立了投诉举报大厅,开通“效能110”,实行为民服务代办……
一组组数字、一个个创新,显示的是柞水县委充分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力支持和保障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强化执纪监督、推进“三转”所带来的根本性变化。去年以来,该县把履行主体责任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总开关”、“总抓手”,带头履行、带头落实、带头督促,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一,党风廉政建设之花在柞水这座以环境优美著称的山城越开越艳,为全国文明、卫生县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抓机制,夯实基础强职责
党委是一个地方政治领导核心,为了使其真正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责任,该县从完善机制入手,相继推行了以特别责任、联点包抓、履职报告、授课育廉、晒廉亮诺、书记约谈、巡回督查、末位评议、责任倒查、量化用廉为内容的保障党委履行主体职责落实“十项机制”,年初县委主要领导和各镇各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为全县32名县级领导和13个镇、83个部门、122个村(居)党组织成员配发了“五个一”记实手册,年终收回检查,按行政级别分别由党委书记对记实手册进行审核签字,给全县各级党组织成员装上了发挥主体责任的“监控器”。
县委主要领导对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名次靠后或有案件查处的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县委书记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了实行效能问责提议单制度,由分管联系县级领导针对各自分管联系的镇和部门,发现存在的落实不力、效能不高、进展滞后等问题,逐一填写效能问责提议单并交县纪委,由县纪委进行问责。目前,已填写提议单13份,实施效能问责5起,有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从制度机制上为党委主体职责发挥提供了强大保障,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班子共同推进、纪委监督协调的良好工作格局。
抓带动,纵横联动助深入
一摞《廉文大家读》,是县委班子各成员案头的必备书之一。这份由县纪委监察局创办的廉政文化刊物,自创刊伊始,县委书记和各常委就坚持亲自带头撰稿,迅速在全县掀起了写廉、读廉、思廉、践廉的热潮。目前,该刊已出版12期12000份,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一致好评。同时该县还实行了“四联四包”制度,由县委书记抓全盘,建立了23个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书记和各常委根据分管工作,分别联系镇、部门、上划单位和村,包抓责任落实,包抓监督检查,包抓示范点创建,包抓案件查办,实行一包到底,责任到人,形成了纵向推进、横向联动的良好格局。
县委书记2013年以来主持召开常委会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13场次,亲自安排、批示和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27次,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8次。班子各成员和各级党委也严格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形成了以党委书记为核心、班子成员为团体、全党积极参与,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强大合力。在今年的县纪委全会上,县委班子全体成员认真听取述廉对象述德述廉,亲自参与全县109名领导干部德廉情况测评,亲自审定述德述廉报告,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推动了全县各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抓保障,权责分明显威力
该县把厘清职责、确保纪委抓好主业作为保障纪检监察机关实现“三转”的重要措施,做到凡纪委工作优先研究、经费优先考虑、人员优先调配,将县纪委监察局参与、牵头的62个议事协调机构精简为8个,对县纪委内设机构进行了撤并整合,从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上为实现“三转”提供了强大保障。通过县委主体职责的发挥,彻底改变了以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是党委、干事是纪委的局面,不仅为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提供了强大后盾,也为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入提供了广阔舞台。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有力支持下,该县党风廉政取得了丰硕成果。监察局抽调42人组成10个检查组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6起典型案件迅速进行调查处理并在全县通报,组织开展“为民大巴走基层”、广场问政等活动5场次;开展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等情况监督检查4次,县委班子成员全力支持,亲自批办、化解阻力,截至目前,立案37件、结案34件、党政纪处分50人(其中科级领导干部18人),质量数量实现了“双突破”;开展了县纪委监察局信访举报中心建设、“效能110”等一系列工作创新,不断促进全县纪检监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摄影: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