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土地生金
打印

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时,李小军习惯站在自家门前往远处望一望。目之所及,一片片标准农田高低错落,糜子出苗了,玉米长高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李小军越来越坚信土地能生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从回村接过父亲手里的犁,到成为拥有300多亩地的新型高级职业农民,陕西省府谷县李家洼村村民李小军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走得坚定有力。这条路上,还有很多同行者、助力者。

近年来,围绕人才振兴的组织领导、政策保障等方面,陕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扛起政治责任,精准有效监督,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李小军正在田间播种。武利芳 摄

“金种子”

夏至刚过,一场雨改善了墒情。

6月24日,上午刚参加完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培训,下午李小军就给拖拉机套上免间苗糜子播种机下了地。这几年,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生产,让这个皮肤黝黑的陕北后生迅速成长为府谷县有名的种粮大户。

打李小军记事起,村里家家户户都爱种糜子。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耐旱的糜子成了老百姓最依赖的“救命粮”。

一头牛、一张犁,父亲额头那总也擦不干的汗水,母亲时常佝偻的腰成了李小军最深刻的童年记忆。而立之年,下过煤窑、开过饭店、当过煤炭信息中介,在外闯荡10余年的李小军渐渐有了些积蓄,不忍再看年逾六旬的父母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

“黄土地是块宝,我丢不下……”年迈的父亲见不得土地撂荒,还是一天到晚泡在地里,拿时间熬着收成。

2015年,31岁的李小军毅然回村,成了十里八乡罕见的“80后”农民。祖祖辈辈种地大多是为了刨一口饭吃,但李小军的目标远大而清晰:“我要在黄土地里刨出金。”

李小军拿出做生意攒下的部分积蓄,买下当时全村唯一的拖拉机,迈出了“刨金”的第一步。让他意外的是,在这条路上,会有那么多温暖有力的“手”推着自己前进。

两年后,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了。好政策接连“飞”到黄土高原,大量资金涌向广袤田野。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府谷县纪委监委紧盯乡村振兴主体责任、产业项目、干部作风等方面,强化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以高质量监督执纪为乡村振兴护航。

不久后,李家洼村牛耕人扛的“条条地”被建设成了田成方、路相通的“整装田”。李小军看着眼热,相继投入30多万元买来旋耕机、播种机、打药机、脱粒机……大胆承包了村里两百多亩地。

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金种子”。

李小军做梦也没想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小杂粮首席专家柴岩会来到自家地里,手把手传授糜子种植技巧。

这得益于府谷县政府的牵线搭桥。2019年,府谷县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农业(糜子)专家工作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和府谷县高级农技人员共同为全县糜子产业化发展出谋划策,为乡亲们传授专业的糜子高效栽培技术、农业机械操作知识。

“今年推荐种啥新品种?”“糜子刚出苗就害了病,用啥药更对症?”“我家的糜子下来了,您给把把关。”在府谷,几乎每个种粮大户都加了专家的微信。

“有了专家把脉支招,咱种地不抓瞎,丰收更有保障了。”李小军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几年间,府谷县的糜子亩产翻了一番。

如果说专家的援助是在给乡村“输血”,那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就是在为乡村振兴赋能“造血”。有了“造血”能力,乡村才能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这几年,只要接到培训通知,李小军总会积极参加,“政府免费教咱多打粮食的本领,这好事儿哪里找。”2021年,李小军拿到了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认证的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证书,这也是“农民”这个职业的最高职称。现在的李家洼村,“种地要学李小军”成了大家的共识。他的农机,也帮全村解放了劳动力。

“种”有余力的李小军还养了40多头牛,“地里的秸秆可以喂牛,牛的粪便又可以堆肥,种出的有机糜子更值钱。”李小军算了一笔账,种植养殖结合一年能保底收入20多万元。

“十四五”期间,府谷县农业农村局定下了培训农业专业人才1000人,培养创新创业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300人,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300人次的目标。

今年3月,新一届府谷县委第一轮巡察把目标锁定在农业农村领域。县委第二巡察组在巡察农业农村局期间,重点对培训成效、培训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巡察监督,压紧压实了县农业农村局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主体责任。

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李小军”将扎根脚下土地,绘出一幅山乡巨变锦绣图。

带头人

7月11日 周一 晴

征兵 阳光大棚 水表 电杆占地……

村“两委”例会上,北张堡村党支部书记张向学逐一记下一周工作的“关键词”。

自去年初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张向学延续着以往记笔记的习惯,只不过笔下的内容从谋划公司业务变成了盘算村里的大事小情。

从公司高管到村党支部书记,角色转换仅8个月,张向学就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北张堡村被西安高新区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迈入五星街道第一梯队。这让习惯了“垫底”的村民十分惊喜。

曾经的北张堡村,在整个五星街道是出了名的“问题村”。

老党员张忠灵记得,以前的村干部只有在上级检查时,才组织大家突击打扫一回巷道;对上头的政策不传达、不落实,也不会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眼见周围几个村都乘着政策的东风发展起来了,真是羡慕。”张忠灵说。

“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村干部作风不正。”北张堡村问题的症结,五星街道纪工委书记王敏把得很准。

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行万里靠舵手。2020年底,北张堡村“两委”面临新一轮换届,选一个什么样的带头人,关系着北张堡村能否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然而,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动员大会开了,却不见一个符合条件的党员来报名。五星街道党工委书记童建宇想到北张堡村还有个大能人 — —在西安一家房地产公司担任副总的张向学。

“宁领千军万马,不领一村一舍”,张向学心里打鼓。但看着北张堡村几十年了还是老样子,“我想让村子变个样”的想法促使这位有着近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站出来,“一肩挑”起了村子的未来。

上任伊始的一场集体廉政谈话,给了张向学很大触动,“以前村里问题多,其实还是因为村民不信任村干部。只有村干部清清白白,村务及时公开,群众心里敞亮了,村里不管干啥事儿都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群众的所愿所盼,就是村“两委”班子的所思所为。

村里原来的南北路主干道只有4.5米宽,平时会个车都费劲。早些年铺的水泥路多处破损,两旁杂草丛生,一下雨就积水,村民盼修路已经盼了10多年。

修路需要资金,村集体账上的钱却远远不够。张向学就向周边企业“化缘”,发动党员义务投工投劳,用时仅1个月便将这条路拓宽至8米,还铺设了700余米的排水管道。现在的南北路,雨一停,路就干,北张堡村人彻底告别了雨天必须穿雨靴的历史。

看着村“两委”干部把村里的事当自家事在干,村民的心也齐了。

去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北张堡村党员群众组成了一支干劲十足的志愿者队伍,24小时值守在出村路口,凌晨5点就组织群众做核酸。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

“有了大家的积极参与,村里的事儿就好办多了。”对于村子未来的发展,张向学很有信心。

在村“两委”干部的积极争取下,北张堡村的好事儿一件接着一件。村委会院前建起了灯光篮球场,地里的20亩大棚进入招商阶段,老村委会院子改造为廉政教育基地已经纳入规划……

用村监委会委员张建华的话说:“张书记不会让好事与北张堡村擦肩而过。”

智囊团

“修一部村史是几辈人的心愿啊,没想到马上要在你这个外村人手里实现了!”翻看着即将付梓的《姚村村史》,老支书张斌印激动不已。

这个“外村人”,就是蓝田县纪委监委选派到孟村镇姚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的侯义明。

姚村虽然已经脱贫,但“扶上马还得送一程”,得把村里的振兴之路铺得再实一些。

好钢用在刀刃上,素质过硬的好干部要用在乡村振兴第一线。2021年9月,蓝田县纪委监委选派了3名平均年龄仅32岁的精兵强将组成驻村工作队。曾当过3年大学生村官的侯义明担任县纪委监委派驻孟村镇姚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要时刻谨记这支驻村工作队是纪委监委派出的,咱们是纪检监察干部,作风一定要过硬。”侯义明和队员们带着一颗为姚村谋发展、为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住进了村委会大院。

驻村首先要知村。侯义明带着队员们走访时得知,姚村历史底蕴深厚,出了很多名人先贤,现在村里还留存着许多文物古迹。村里的老党员、老教师们曾想编写一部村史,修复一些古迹,苦于无人牵头、缺少资金,就搁置了下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把姚村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主意打定,侯义明和队员们逐一拜访村里上年纪的老人,联系在外的姚村籍老红军后人,去图书馆查阅《蓝田县志》,向专家学者请教,一本图文并茂记录姚村村史的书逐渐成形。

下一步,姚村还将建起一座村史馆。“我们要为姚村留下一座精神宝库。”侯义明说。

建强村级党组织是驻村工作队的主要任务,也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特长”。

驻村之初,侯义明发现村干部普遍存在“村里事都忙不完,学习等闲了再搞”的想法,他及时和村干部谈心,并指导他们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为充分发挥村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员家庭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工作队联合村“两委”,为60多户党员家庭挂上了“共产党员户”标识牌,并赠送党史学习教育礼包。

“驻村工作,关键是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这就要求我们把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督促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好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侯义明说。

樱桃种植是姚村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果农们多年来凭经验种植,品种老化,产量不高,卖不上价。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协调上下的优势,联系县园艺站对果农进行系统培训。同时积极对接项目,为村里申请了资金发展现代农业,争取来了140盏太阳能路灯……

“驻村工作队是我们村的‘智囊团’。”在姚村党支部书记陈磊眼中,这支队伍就是村子实现振兴最大的底气。

在2022年上半年的述职报告中,侯义明一条条列出了姚村的发展规划——

添置健身器材,开展技能培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规模,争取党建工作阵地建设资金……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姚村广袤的田野上铺展开来。




上一条:守住根脉
下一条:“支点”撬动乡村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