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的由来
打印

开封府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内的正厅,堂前摆放着“龙头” “虎头” “狗头”三口铜铡。

“宋天子赈灾荒人称有道,下陈州为黎民不辞辛苦。秦香莲拦轿喊冤把驸马告,陈世美杀妻灭子罪恶滔滔。执法如山谁不晓,那三口铡铡的是皇亲国戚、贪官污吏、恶霸与土豪。无私的铁面我把社稷保,纵然是皇家戚也不轻饶。”这是京剧《铡美案》里的精彩选段,一句“无私的铁面我把社稷保”,将包公不畏权贵、秉公为民的高大形象渲染到了极致。

在民间,“铁面”一词也总是与包公联系在一起,已经成了刚正不阿、公正严明的代名词。然而“铁面”原本为何物?人们又为何会用“铁面”一词来形容一个人刚正严明呢?追本溯源,我们或许会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风烟“铁面”出

在晋朝,“铁面”指的是铁质面具。古人作战时,为保护头部要害,会戴上铁质面具防卫,有了铁面的加持,战士们往往更加英勇无畏。《晋书·朱伺传》记载:“夏口之战,伺用铁面自卫,以弩的射贼大帅数人。”晋朝勇将朱伺头戴铁面,手执弩箭,深入敌阵,射杀敌军主将数名。混战中,朱伺小腿中箭,但他神色如常,坚持对敌。不久援军赶到,敌军溃逃,死者过半。这一仗后,朱伺被封为威远将军。在史书中,朱伺向来以悍勇著名,不过他敢在千军万马中取上将性命,除了有超乎常人的勇敢以及过人的武力以外,铁面的功劳也实属不小。

铁面给了战士勇气,战士的勇气也赋予了铁面特殊的含义。两军对垒时,并不是所有士兵都会戴铁面,戴上铁面往往意味着这支队伍不是先锋队,就是敢死队。《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二》记载了这样一场鏖战:南宋年间,金兵侵犯襄阳、枣阳,宋将扈再兴等人受命御敌,接连打败金兵。“血肉枕藉山谷间”“驰中蒺藜者十踣七八”“多堕水中”,史料中的这些描述生动还原了当时金兵数次落败时的惨状,然而金兵仍不放弃、缠斗不休,“运土石填城下”,妄图用蛮力拿下枣阳城。面对紧咬不放的对手,南宋军士展现了视死如归的气概,“再兴募死士著铁面具,披毡,列陈以待之”。“铁面”一出,谁与争锋!金兵看到宋军誓死不屈的决心,再也无计可施,最终丢弃旗甲辎重而去。

在刀戟相对、性命相搏的战场,勇气就是力量,而“铁面”无疑代表着无上的勇气,这就无怪乎梁武帝时侯景反叛,庾信领兵防守朱雀门,遇到侯景派出的铁面军,未及对阵,便仓皇逃散。久居朝堂、不谙军事的文臣哪里会是铁面军的对手?

“铁面”立朝堂

到了宋代,“铁面”在金戈铁马中锤炼的大无畏精神传递到了政坛,“铁面御史”一词登场了。

北宋名臣赵抃,是有史可查的最早被称为“铁面御史”的人。他在担任殿中侍御史时,“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虽然不用在刀枪剑戟林立的战场上拼杀,赵抃却要在另一个更为波谲云诡、盘根错节的政治生死场上搏斗。身为文臣,为保全天下苍生和家国社稷,赵抃的武器就是正色立朝、抗言直谏、秉公用权。他以“铁面”凛然所对的,是那些危害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奸佞小人和歪风邪气。

在殿中侍御史任上,他弹劾过不学无术的宰相陈执中、不法的宣徽使王拱辰、不称职的枢密使王德用等,这些人无不是朝廷高官,可赵抃从未惧怕过。在担任右司谏时,朝中有人因勾结宦官当上了枢密副使,赵抃联合朝中的几位谏官,上奏二十多次,最终将此人罢免,然而赵抃几人也遭到了皇帝的贬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说的大抵就是赵抃这种人,为了公平正义,哪怕得罪皇帝、牺牲自己都在所不惜。后来宋神宗继位,看中他仗义敢言的品质,破例把四川任上的赵抃调回京中当谏官,这在当时其实是降职任用了,然而赵抃并无怨言。后来他升任参知政事,反而感念宋神宗的知遇之恩,遇到朝政上有不妥的地方,都会密启上奏。从这些事来看,赵抃为官,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着想。

赵抃虽说是“铁面御史”,对治下的官员和百姓却是严而不苛。他被贬到虔州时,召集下面的县令,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方法治理各县,受到长官信任的县令争相努力,原本难以治理的虔州政通人和,牢狱屡空。最令人动容的,还属赵抃出资帮客死岭外的官员归葬。当时在岭外为官的士人一旦身亡,家人往往无力扶柩返回原籍,客死他乡已然凄凉,无法落叶归根更是凄惨。于是赵抃造船百艘,在诸郡广而告之:官宦人家,有无法归葬的,都可以来找他帮忙。前来寻求帮助的人络绎不绝,赵抃给钱给船,让无数可怜人得以魂归故里。

众口传“铁面”

“铁面”还用来形容人脸黑,取铁色漆黑之意。北宋诗人苏舜钦在《览照》一诗中写道:“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他嘲讽自己脸黑胡子白,眸光炯炯,看见他的人怕是要吓一跳。然而就是这样面貌苍老的老头子,仍然胸怀社稷,不甘以诗酒自娱,了此残生。“铁面”在这首自白诗中,不仅仅描摹了一个人的外貌,还暗示了主人公不同流合污、不轻易妥协的铮铮铁骨。

提到脸黑,不能不让人想到以脸黑著称的包公,他和赵抃是同时代的人,都为官清廉,为百姓称道。有趣的是,脸黑的包公在当时并没被称为“铁面”,反而是在后世流传开来,以至于有了一条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包公断案 — —铁面无私。

“铁面”所包含的公正无私、正直无畏的精神,在赵抃之后继续被发扬光大:明代有“鲁铁面”,清代有“王铁面”……百姓给正直为民的好官冠上“铁面”的美名,口口相传,并写进戏曲小说。在《红楼梦》里,大观园里的小姐们说几句玩笑话,让做裁判的不要偏私,也要引用一下“铁面御史”的典故。

“铁面”,从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诞生,在宦海沉浮里锻造,最终走进万千百姓的心间,成为一枚永世不朽的精神徽章,为后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勇气与力量。



下一条:一个人与一座城的500年— —明代“能臣”余子俊留给榆林的“财富”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